北京车展精彩纷呈,顺义助力首都会展产业高质量发展
新京报:2024年北京车展令人印象深刻,作为举办地,可否介绍下顺义汽车产业和会展产业的情况?
崔小浩:时隔四年,北京国际车展在2024年重磅回归、备受关注,共吸引超过80万人次到场参观、较上届增长1倍以上。
会展扎根于产业,也服务于产业。顺义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大区、强区,我们集聚了理想汽车、北京现代、奔驰新能源、北汽越野车4大整车企业,以及7大研发中心、150余家上下游企业。截至目前,已累计生产整车超过1350万辆、产值近1.5万亿元,其中去年实现产值近千亿元,同比增长32%。

当前,我们正在围绕“4+1”结构布局,持续打造首都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发展高地。其中的“4”,即大家熟知、落地顺义的4大整车企业,去年都取得了新的发展成绩。比如:理想汽车成为国内首家年营收突破千亿元、产量突破百万辆的新势力车企;北京现代积极开拓国际市场,去年出口整车超过5万辆;北汽越野车上市了首款增程车型;奔驰新能源成功引入了GLE新车型,正在加快生产线改造。
布局中的这个“1”,指的是去年启动实施的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。园区选址在顺义区东南部,总用地面积近2500亩,重点聚焦“汽车电子、汽车智能、汽车品质”三大领域,致力于打造高端汽车零部件产业承载空间。项目建成后,将与天津武清、河北廊坊两个兄弟园区一道,共同推动形成支撑京津冀、辐射带动全国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新格局。
新京报:顺义会展产业风潮正劲,听说今年产业还有新进展?
崔小浩:的确,顺义还是北京建设国际会展之都的主阵地、新引擎。说是“主阵地”,这里有一组数据:作为北京已投用最大的会展场馆,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新国展一期,场馆规模占全市1/4,是目前首都10万平方米及以上高能级展会的唯一选择,北京拥有的4席全球百大商展均落地于此。截至目前,已成功举办北京国际车展、链博会等品牌展览及高端会议活动300多场,展览面积超过2300万平方米。
说是“新引擎”,这里就要提一下新国展二期,也就是刚刚被正式定名的“首都国际会展中心”,下个月将精彩亮相。首都国际会展中心集“展览场馆、星级酒店、会议中心”等多功能于一体,可同时容纳15万人参展、观展,是北京市建筑规模最大、功能最完善、技术最先进的综合型会展场馆。
两个展馆比邻而建,可以联动办展。届时,新国展总建筑面积将超过80万平方米,其中室内展馆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,占全市室内展馆面积的一半以上,跃升至全国第五大场馆,可为不同规模、类型的会展和商务活动提供全方位的支撑,加快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“国际会展产业集聚区”,助力首都会展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谈医药:
全市首家罕见病专业诊疗机构揭牌,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
新京报:我们注意到,全市首家罕见病专业诊疗机构去年在顺义揭牌设立,为什么会选择顺义?可否介绍下相关背景?
崔小浩:是的,去年由中国罕见病联盟指导设立的“北京罕萌诊所”在顺义成功揭牌,这是北京市首家罕见病专业诊疗机构。
目前,我国共有2000多万罕见病患者,每年新增患者人数超过20万,但部分病种仍存在“国外有药、国内无药”的问题。
2023年11月,国务院批复《支持北京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》,明确提出“支持在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建立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,探索进口未在国内注册上市的罕见病药品,由特定医疗机构指导药品使用”,标志着顺义成为继“海南博鳌先行区”“粤港澳大湾区”之后,我国第三个罕见病药品先行先试政策区域。
一年来,我们深入贯彻国家和北京市有关要求,加快推进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建设。除了设立1家专业诊疗机构外,我们还保税进口了2款药品,推动建立了3个名单,优化了罕见病药品供应保障机制,打通了“政府前置指导、进口保税备货、一次审批多次进口”的便利化通道,实现了由“无药用”到“药等人”的转变。
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建设是顺义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缩影。我们不仅有罕见病药品进口保障通道,还有很多医药领域的“明星单品”,比如:韩国在华投资的第一家现代化制药企业——韩美药品,生产的“妈咪爱”“易坦静”都是儿童常备药品。
近年来,我们将生物医药作为全区三大新兴产业之首谋篇布局,立足制造业基础和临空经济区政策优势,坚持错位发展,初步形成了以“医药贸易”和“医药制造”两条主线并行的发展策略。医药贸易领域,集聚了国药、上药等头部企业,以及默克、强生等多家国际药企中国贸易总部,医药贸易规模连续两年超过千亿元,总量位居全国首位,药品进口值约占全国的1/3,疫苗进口占全国的95%,供应链体系覆盖全国2600余个县级行政区。可以说,顺义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,既有实力、又有潜力。
有问题请扫码咨询